导读:一系列数字表明,像中国恒大、碧桂园一类在过去几年里销售规模不断增长、做大规模的龙头房企,开始在利润上做文章,从过去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在百亿左右的规模,直接迈过200亿门槛走向更高的利润水准。
在行业龙头规模不断扩张的态势下,领队的房企开始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同步增长。
3月26日,蝉联房地产行业“利润之王”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海地产”)于香港举行了2017年业绩会,这也是中海地产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当家以来的首份财报。
数据显示,2017年中海合约销售2320.7亿港元,同比增长10.17%;销售面积1446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0.88%,在行业中仍是稳健的增速。
此外,中海2017年股东应占溢利(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)上升10.1%至港币407.7亿元,在目前已公布财报的房企中位列第一,高于万科的280亿人民币、碧桂园的260亿人民币、恒大的244亿人民币。
保持净利润第一之外,中海也加快了规模增长的速度。颜建国在业绩会上表示,中海还是会坚持好字当头、稳字当头,“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,加快发展的步伐”,并将2018年的销售目标定在2900亿港元,2020年则将实现4000亿港元。
中海重回快速增长轨道
相比过去几年在土地市场上的拿地规模,中海在2017年可谓“进取”。
颜建国表示,去年拿地70多块,实际上参与了500多次拍地,成功率在14%-15%左右,按照一年200多个工作日来算,平均每天投两块地。
财报显示,2017年中海在内地的31个城市和香港买入了76幅地块,耗资1106亿港元。总楼面面积1741万平方米;权益建筑面积为1463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200.8%。
从土地投资金额占比来看,一二线城市仍为中海的投资重地,占比合计85%;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投资总金额占比约为14%。颜建国认为,去年一二线城市很多地方都是限价地,中海拿地价格不算高,对中海而言“买每块地都有自己严格的投资标准,没有达到回报率的项目是坚决不拿的”。
这使得中海的可售货值也达到了5550亿港币,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,这个数据在2016年时为3600亿港元,此番增长迅速。中海还有1400多亿港元的合约额未结转,这部分销售金额会在2018年、2019年时陆续实现结转。
对比颜建国提出的2900亿港元销售额来看,5550亿港元货值的去化率大致在52%的水平,与去年同期的65%相比较低。对此,颜建国指出,这是“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”。
颜建国表示,中海会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市场,因为行政调控会在今年继续延伸,金融调控政策目前也处于比较紧的阶段。
从供货结构看,中海的货源集中在下半年、尤其集中在第四季度,销售时间较短。“我们也会根据市场情况,在年终的时候来检讨全年的目标”,颜建国说。
在中海2018年的规划中,集团投资购地力度会继续增强。颜建国表示,会以3年为周期滚动,确保实现较快增长所需的土地储备,集团计划新拿地权益投资额1350亿港元,这相对去年增长22%。
在业绩会上,中海的管理层还表示,将积极参与到棚改、城市更新等项目,同时寻找合作的可能。
颜建国指出,2018年中海仍会用比较积极的姿态来获得企业发展,“并购仍旧是我们未来在土地储备方面的重要渠道”。
在不断加快土地购入的同时,中海又一次在财报中秀出了其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。财报显示,2017年中海的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占收入比从2016年的4.0%下降至3.5%;资产负债率也下降2.6个百分点,达57.6%;加权融资成本从2016年的4.76%降至4.27%。
截至报告期末,中海的银行及其他借贷、应付票据分别为1035.8亿和746.6亿港元,持有现金1040.5亿港元,资金流充裕。
从规模到利润的竞争之路
财报中,中海指出要“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”,这也是中海在2018年将着手做的。颜建国在业绩会现场表示,2018年中海会着力实现“好中求快、稳中求快”。
用颜建国的话说,是“买更好的地、更便宜的地,同时在运营、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高的利润率,也适度扩大规模,这样我们总利润额还是有比较高的成长性”。
从具体数字看,2013年至2017年,中海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30.44亿港元、276.80亿港元、333.12亿港元、370.21亿港元和407.67亿港元,每年增长率分别为20.12%、20.35%、11.13%和10.12%;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8.04%、27.36%、4.86%和10.12%,对比以往高达18%-27%的净利润增长率而言,2017年“利润之王”的利润净增长率似乎陷入了一定的发展瓶颈。
颜建国则持有不一样的态度,“基数越大可能增长率会慢慢降低一点,我们认为也是正常的。但净利润总额仍是增长的。”
颜建国指出,在基数和净利润规模已经达到目前较大规模的情况下,应该追求的是净利润总额持续稳定提高。
后来者凶猛。中国恒大2017年从做大规模走向做大利润,也将龙头房企的利润之争导向白热化。在同日的业绩发布会上,中国恒大董事会主席许家印表示,“以前恒大做规模第一房企,现在要做利润王。”
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、总裁兼执行董事夏海钧则指出,“未来恒大净利润在600亿不是什么稀奇的现象,而是很常规的行为”。
在年报中,中国恒大2017年的发展核心便是,“大幅降低负债率,增加净资产以及净利润”。
年报显示,2013年至今,中国恒大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6.12亿元、126.04亿元、104.60亿元、50.91亿元以及243.72亿元,201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与中国恒大赎回了1129亿元的永续债有关;2017年恒大净利润370.5亿元,也同比增长110.3%。根据恒大此前规划,预计2018年至2020年净利润合计约为1650亿元。
再看2018年不设规模预期的碧桂园,财报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17年,其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85.14亿元、102.29亿元、92.76亿元、115.17亿元以及260.64亿元。
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,像中国恒大、碧桂园一类在过去几年里销售规模不断增长、做大规模的龙头房企,在实现了近几年规模扩张之后,开始在利润上做文章,从过去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在百亿左右的规模,直接迈过200亿门槛走向更高的利润水准。
但也有房地产龙头企业会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由于房地产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特殊性,像预售客户账款这一系列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,原本会相对滞后的利润和收入可以通过会计手段提前“做出来”,不排除一些房企用“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把未来几年的利润透支了”。
相关新闻